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机能 | 科技节】第十五届科技节机能学院报道(三)——机能学院举办“智能制造类科技竞赛”主题沙龙,点燃新生科创梦想

发布时间:2025-10-27  点击数: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工作信息

2025年第57期

【机能 | 科技节】第十五届科技节机能学院报道(三)——机能学院举办“智能制造类科技竞赛”主题沙龙,点燃新生科创梦想


为激发大一新生专业学习兴趣、强化专业认同感、提升科学素养,系统搭建学院科技创新氛围,助力新生深入了解我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与智能制造类科技竞赛核心内容,科学规划大学成长路径。10 月 22 日晚,机能学院学生科协于第三教学楼 321 教室成功举办科技竞赛主题沙龙。本次活动特别邀请我校智能制造科研教学实践中心副主任孙树文老师,作 “星星之火,点燃科创梦想 —— 智能制造类科技竞赛” 主题沙龙,学院 2025级本科新生积极参与。

解读创新体系,锚定科创起点

讲座伊始,孙树文老师以我校 “基金 - 竞赛 - 实践” 三位一体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为核心,系统拆解分层分类实践育人模式:面向全体学生的 “创新启蒙教育普及层”、聚焦部分学生的 “个性化培养拓展层”、针对少数学生的 “成果性实践提升层”,并详细说明三层体系如何形成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 的人才培养闭环,为新生清晰勾勒科创参与路径。

针对体系中的核心支撑平台,孙老师重点介绍北京工业大学星火基金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两大项目:从基金申请的基本条件、材料准备要点、流程时间节点,到项目经费支持标准与使用规范,均进行细致讲解。同时,他特别建议新生关注每年 10 月初学校举办的科技节活动,鼓励大家通过学生科技作品展,直观了解不同年级学长学姐的科创成果,结合自身兴趣与专业方向,提前组建跨学科科技小组,为后续申报星火基金项目夯实基础。

依托实践平台,构建培养生态

在介绍校内科创实践资源时,孙树文老师以我校智能制造学习工厂为核心案例,展示其包含多条实际产线、虚拟仿真系统的硬件布局,以及 “基于产品导向” 的实践教学体系,让新生切实感受学校为科技创新提供的优质条件。他同时提到,机能学院自 2024 年 7 月成立智能制造科研教学实践中心以来,创新构建 “实践教学、项目创新、竞赛锻炼、产品培育、创业实践” 五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获得评审专家高度认可。

聚焦竞赛核心,拆解备赛要点

接下来,孙老师详细讲解了“智能制造类科技竞赛”的内容。包括: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系列大赛中的智能制造赛、物流技术(起重机)创意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智能+赛道。结合以往指导比赛的经历,孙老师详细介绍了比赛实践、赛项设置,解读了每个赛项考查重点以及如何备赛。

答疑解惑促成长,师生携手启新程

讲座尾声,孙树文老师针对新生提出的 “跨专业组队注意事项”“零基础如何入门科创”“竞赛与课程学习时间平衡” 等问题,逐一进行耐心解答。他寄语全体新生:“希望大家充分熟悉学校课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善用实践平台资源,将专业学习与兴趣爱好深度结合,通过星火基金、国创项目锤炼科技实践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在科技竞赛中不断突破自我。” 并以 “尊重选择,发挥特长,师生携手,科创争优” 十六字与新生共勉。






撰稿:高辰

摄影:机能学院科技协会

审核:白洁

来源: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