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成立于2023年12月。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其中北京市高精尖学科1个(机械工程)。拥有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热能工程)、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机械电子工程)。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其中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2个(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机械);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其中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2个(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3个(机械/机械工程、机械/机器人工程、能源动力)。拥有4个本科专业和1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机械工程(包括经典班和卓越班)(按机械类大类招生)、智能制造工程(协同制造方向/智能设计方向)(按机械类大类招生)、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方向/制冷方向)(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和环科双学士学位)。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机械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北京市一流重点建设专业2个(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1个(机械工程),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机械工程)。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
学院现拥有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3人、国家级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5人、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3人、长城学者5人、科技新星计划13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6人、北京市青年人才托举6人、其他市级人才数十人。
学院现拥有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精密机床正向设计与智能加工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具身智能焊接机器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与开发中心、北京市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机械工业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重型机床数字化设计与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共10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现有在校生2600人,其中本科生1175人、硕士研究生1048人、博士研究生377人(包含留学研究生8人)。教职工203人,专任教师180人,包括正高级职称46人、副高级职称79人;(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博士生导师123人,硕士生导师188人。
展望未来学院将秉承“党建引领、党政协同、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实现学校“一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目标,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己任,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奋力推进学院高质量发展。
数据截止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