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特色专业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特色专业 >> 正文

特色专业

发布时间:2024-06-24  点击数:

机械工程(按机械类大类招生)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四次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机械工程专业面向国家科技密集型先进制造相关行业,聚焦京津冀一体化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基础,具备现代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与检测等核心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机械设计制造、运维集成和技术开发等工作,具有宽广国际化视野和复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17年入选首批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械类专业分流方向包含: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卓越班)、机械工程(碳中和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及智能制造工程。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1个、国家级及市级精品课程13门。拥有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学术/专业学位硕博授权点。


智能制造工程(按机械类大类招生)

与西门子携手共建课程体系与实践平台

本专业面向智能制造及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适应未来科技进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掌握机械、材料、电气、工业互联网等基本原理和知识,工程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突出,获得良好工程训练,能够胜任网络协同制造业态下的创新产品设计、智能生产管理及智能服务运维,具有继续学习能力、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组织协调能力、团队精神与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机械类专业分流方向包含:机械工程、机械工程(卓越班)、机械工程(碳中和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及智能制造工程。

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服务团队1个、国家级及市级精品课程13门。拥有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学术/专业学位硕博授权点。


能源与动力工程(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

北京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汽车方向/制冷方向

近年来,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及北京市的政策需求,致力于新能源汽车、清洁供暖等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研发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新产品并得到市场认可。具体包括先进燃料发动机技术、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智能发电技术、热泵、空调、碳捕集封存等。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北京及国内行业的主流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能源动力类专业分流方向包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制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碳中和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现有学术学位博士授权点1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其中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1个(能源动力/动力工程)。依托北京市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具有汽车部件及整车性能检测、制冷与空调设备性能测试等领域较齐全的实验系统,能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按能源动力类大类招生)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聚焦国家“双碳”目标重大需求,秉持宽口径培养理念,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文化修养和坚毅心理素质,具备新能源及其利用相关的系统专业知识和综合分析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能源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与管理、装备研发和系统运维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2013年首批入选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能源动力类专业分流方向包含:能源与动力工程(汽车/制冷)、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碳中和方向本硕博贯通培养计划)

具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北京市重点学科。现有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传热与能源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及热能与动力工程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科学双学士学位)

依托国家和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培养工学、理学复合型人才


依托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首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环境科学专业(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结合两个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培养适应我国能源与环境领域需求,特别是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够从事低碳能源利用及环境保护领域科研、技术、设计、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学制4年,毕业授予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学位和环境科学专业理学学士学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首批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环境科学专业是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并建有多个省部级科研、教学平台。近年来,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牵头主持多项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