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工作信息
2025年第58期

【机能|科技节】 第十五届科技节机能学院报道(四)——机能学院秋季首期博硕学术交流活动顺利举办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2025秋季首期博硕学术交流活动于10月29日下午在三教202举行,由学院研究生会科技宣传部王长超主持。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在科研创新与综合发展领域表现突出的三位研究生嘉宾,他们是2024级江志超博士、2022级强艳飞博士及2023级姚季伟博士,150名研究生到场学习,共赴这场学术与成长的交流盛宴。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江志超博士,演讲主题是《脚踏实地地追逐星辰》。他分享了四条经验:明确课题需坚持目标导向;清晰界定研究任务与预期目标;强调切实可行的想法是科研根基,是后续工作的根本前提;实验验证环节需遵循“设计-组织-记录分析-反馈修正-保存结果”流程,建议提前撰写实验流程草稿或大纲,且充分验证是优质期刊录用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及SCI论文撰写与返修的关键环节。
江博士的分享紧扣科研与成长痛点,提供了宝贵经验。同学们曾在科研瓶颈时怀疑“坚持是否值得”,但他的讲述让同学们认识到所谓追逐星辰,不过是“想做”变成“每天多做一点”,让每一步踏实的脚印,都成为靠近理想的阶梯。

第二位分享的嘉宾是强艳飞博士,演讲主题是《热忱与理性:我的科研进阶之路》。分享中,他从内在驱动力构建、新领域学习方法、论文撰写技巧、工具高效利用四方面,结合SMART法则、输入输出闭环等实用策略,为学子提供科研指引。他更坦言,热忱从不是“蛮干”的理由:当实验数据持续出现偏差时,是理性让他停下脚步,从实验设计到设备校准逐一排查;当论文投稿被拒时,是理性让他冷静分析审稿意见,而非放弃研究方向。
他的分享像一股暖流:科研路上,热爱是让我们出发的动力,而理性才是帮我们走得更远的灯,二者同行,方能跨过进阶路上的每一道坎。

第三位分享的嘉宾是姚季伟博士,演讲主题是《奉献集体铸辉煌,科研创新谱新章》。在他的讲述里,“科研”与“集体”从不是对立面。他说在机器人运动规划研究陷入僵局时,是实验室团队的头脑风暴帮他找到新的控制思路;在带领学院男篮冲击“工研杯”时,队友们的坚持也让他学会:科研里的“突破”和赛场上的“夺冠”一样,都需要彼此支撑。他聊起指导师弟修改论文框架、组织学术沙龙时的满足,也说起自己在学生工作中学会的时间管理——原来“奉献”从不是牺牲,而是在帮别人成长时,自己也收获了更开阔的视野。
他的分享让同学们明白:科研之路从不是孤军奋战,当个人创新融入集体温暖,才能既写得出好论文,也活得出更丰盈的青春。

本次2025年秋季首期博硕学术交流,不仅为研究生搭建了与优秀师兄近距离交流的桥梁,更让同学们从嘉宾的分享中获取了学术规划、科研方法与成长心态的宝贵指导。嘉宾们用自身经历诠释了“科研无止境,成长有方法”,有效激发了在场同学的科研热情与进取意识。学院将继续常态化举办博硕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持续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助力更多同学在学术道路上挺膺担当、绽放光彩,为“青创未来”注入强劲的青春动力。

撰稿:王钰、王长超
摄影:王长超
审核:白洁
来源: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25年10月30日